淡水滬尾砲台 淡水滬尾砲台 淡水滬尾砲台位於淡水鎮中正路一段,建造於清光緒12年(1886年),乃由第一位台灣巡撫劉銘傳所修築的,門額上仍保留劉銘傳親筆所題之『北門鎖鑰』四個大字,充分說明滬尾砲台在當時為鎮守北台灣的重要關卡。 淡水滬尾砲台的外廓為兩道城牆,內層則為昔日的士兵寢室、儲藏間、辦公室等,目前已開放為展示的地方,陳列著 酒肉朋友淡水老照片以及與砲台相關的歷史資料。外層的砲台上則設有砲台數座,由此亦可烏瞰淡水河,景色極美。此外,位於砲台附近的淡水忠烈祠,亦為淡水八景之一『烈祠松濤』是值得觀賞的去處。 滬尾砲臺,是台灣二級古蹟,位在淡水紅毛城之西約半公里處。清光 酒店兼職緒初年原建有舊式砲臺,以防守淡水港口。光緒十年(西元一八八四年),中去戰爭發生,清廷詔以臺灣為東南海疆重地,命令加強海防,於是重修滬尾砲臺,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並率領部隊駐守。是年八月,法軍自基隆轉攻淡水,戰事頗烈,砲臺被毀。 嗣後,臺灣巡撫劉銘傳聘德國工程師重?找房子堹本O,為二重方形城堡,面積約一‧五公頃,外圍城牆以泥土堆積三丈餘高,圍繞四周成方型;內牆係以三合土築成,並有甬道相通為營房,砲臺地基敷有鐵水泥。此砲臺工程浩大,為清代現代化臺灣之重要海防設施,不但富有歷史意義,且具有學術研究之價值。城門門額有光緒十二年(西元一八八六年)重建完?酒店工作車冱B銘傳所題「北門鎖鑰」,彌足珍貴。 日據時期,此砲台逐漸荒廢,巨砲亦拆除送去煉鋼。砲台的設計相當現代化,內有坑洞、彈藥庫、地下通道、圓弧形砲座等,砲口皆朝向淡水河出海口。 砲台內埕廣場早期蓋有建築物,於民國八十年修護時,開挖地坪時,發覺有建築物的地基,目前仍留有少數遺物留待考證。 淡水昔稱滬尾,滬尾砲臺 租辦公室即指淡水砲臺,位在台北縣淡水鎮油車里油車口的山坡臺地上。砲台今貌乃戰後劉銘傳所建,1889年裝配完工,門額上題有「北門鎖鑰」。由於是在1889年裝配完工,並未參與任何的戰事,所以仍保存的相當的完整。 此砲台在光緒十五年五月才完成安裝大砲,特色是要真正做到「師夷長技以制夷」。劉銘傳聘請洋人任命為監工以及顧問,並由大砲製造廠派專家聞 關鍵字排名德來詳細勘驗,滬尾砲台為當地第一座新式砲臺,由於土質鬆軟,為防巨砲震力,而計畫以鐵水泥層層壘築。但最後因經費有限,只好改築土牆再以鐵水泥敷面,砲基也多改用石子與鐵水泥摻合。 當年,主砲座安有12吋英製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,弧型護牆上的置彈孔和中間砲座圓磨心(當時大砲重46噸,總長834公分)。此砲主射方向在「望高樓」燈塔,射擊範圍在港子平、沙崙、中崙。另 開幕活動外還有十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,和八吋德國克魯伯後膛砲二尊。這四尊大砲都在日治時代拆走。 滬尾砲台的整個平面略成矩形,其範圍包括外塹及土垣的海口防禦砲台。砲台朝向淡水河口,座東南朝西北向,砲座則集中於面海的兩面。最大的一座採用 360°迴轉的全圓磨心砲架,所以射角能涵蓋整個淡水河口。其餘三座則採用半圓磨心砲架。所以射角較狹。砲台內四周磚石砌造的圓拱形兵房,上方覆蓋厚土以 酒店打工作為士兵橫向聯繫的通路。砲台的東南側唯一圓形的拱門洞,上方嵌一橫額,題:「北門鎖鑰」,落款:「光緒十二年季春中浣之吉」「合肥劉銘傳題」,便為砲台的歷史見證。 交通: 自行開車: 1、自淡水捷運站往淡海方向行約1.5公里,循指標往淡水高爾夫球場方向即抵。 搭乘大眾運輸: 1、捷運:搭乘淡水線(紅色),於捷運淡水站下車,再轉搭乘聯營紅26路(淡水捷運站-漁人碼頭)或從捷運淡水站對街搭乘指南客運10路(樹林-淡海) 襯衫,在淡水滬尾砲台站下車,即可到達淡水滬尾砲台。 2、客運:於中和搭往淡海的指南客運5路,在淡水滬尾砲台站下車,即可到達淡水滬尾砲台。 3、客運:於樹林搭往淡海的指南客運10路,在淡水滬尾砲台站下車,即可到達淡水滬尾砲台。 4、客運:於板橋搭乘開往淡海的三重客運板橋往淡海或聯營板橋往萬里班車,在淡水滬尾砲台站下車,即可到達淡水滬尾砲台。 5、客運:搭乘往指南、新店客運淡海線,於淡水高爾夫球場站下車,即可到達淡水滬尾砲?西裝外套x。  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dzxzihndadlw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