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本報記者朱寧寧文/圖
  俗話說,乾一行愛一行。但前幾天,有兩則新聞卻引發了人們對這句話的重新審視。
  有媒體報道,江蘇省高考理科第一名、無錫市天一中學的吳呈傑原本對北京大學新聞專業很感興趣,但最終改變了主意。小吳說,這幾天,所有來採訪的記者都建議他不要學新聞,所以他考慮改學金融;另有媒體報道,今年四川一名高三女生想學醫,但老爸堅決反對。持續衝突後,女生有了輕生的念頭,跑到醫院看神經內科,女生將自己的經歷告訴醫生後,原本指望得到對方的支持,沒想到醫生開口說:“最好別學醫!你父親做得對。如果我有女兒,我也不讓她當醫生;如果重來一次,我不會選擇學醫,會考慮其他專業。”
  記者勸狀元別學新聞,醫生勸女生別學醫,乾一行悔一行現象的產生,原因無疑是多方面的,但除了對當下功利主義和價值觀念進行深刻反省之外,我們的高等教育質量也應引起反思。“專業與就業脫節會給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帶來很大的困惑和困難。”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、長江大學信息與數學學院院長孫玉秋認為,選擇大學專業確實要考慮將來就業的問題。就業牽著專業走,這無可厚非,也是正常現象。但從國家政策制度層面看,更需要提高大學教育質量,培養出真正的人才,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。
  孫玉秋認為,信息化社會的快速發展,使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斷提高,這就必須提高大學教育質量,尤其是本科教育必須引入淘汰制,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。我國現在雖然正在研究和構建科學的大學教學質量評判體系,但很多高校目前還都是通過考研率、四六級通過率等一些應試化教育指標來評價教學質量,沒有突出學生自主學習這樣一個時代化的要求。“我們應倡導學生作為學習主體,自主地選擇知識。但目前大學中的很多課程設置上並沒有這種自主化標準。很多學校還都在迴避一個問題,那就是淘汰不合格的學生。隨著信息化的發展,大學招生也不斷擴招,導致就業形勢發生很大變化,如果還採取這種教育體制,對學生就業將會產生不利影響。”孫玉秋說。
  但孫玉秋同時指出,建立淘汰制,學校和老師都會面臨很大的壓力。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,好不容易上了大學,如果被淘汰了,就相當於一個家庭希望的破滅,所以教育部門、學校和老師對此都很慎重。
  孫玉秋建議,國家應儘快出台質量標準體系來改善這個現象。單純以就業率、考研率、四六級通過率等硬性指標作為單一考核標準,會制約大學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高,尤其不利於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提高。因此建議教育部統一齣台標準體系,制定規範化標準。
  此外,孫玉秋還認為,必須加快高校學分制改革的步伐。現在本科階段的學分制嚴格意義上講還是學年制,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。學年制是剛性的,學分制則是彈性的,要憑藉個人能力完成,時間長短是不一定的。
  孫玉秋建議,鼓勵學生彈性地修完自己的學分,甚至可以在社會上工作一段時間後再返回校園。可根據實際需要,在修滿了基礎課學分的基礎上,發揮自主性,繼續學習相關知識。選擇感興趣的學科修完剩下的學分,提高教育質量和效果,這對其將來就業也將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。
  (原標題:大學應引入淘汰制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dzxzihndadlw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