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周雲
日前,廣州2014年中學生漢字拼寫大賽從廣州54所初中學校中舉行了初賽,25所學校拿到複賽入場券。然而,比賽中,一些常用的字,很多參賽選手也不能夠正確書寫。比如,在十人一組的比賽中,“棄若敝屣”的“敝”字難倒了8位學生;“曇花一現”的“曇”、“勖勉”的“勖”和“肄業”的“肄”字都讓9位學生挑戰失敗;而“豆蔻年華”中的“蔻”字,沒有一名學生書寫正確。
看了新聞報道,作為一名長年從事文字工作的高校文科教師,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,這冷汗不是因為參賽選手,而是因為自己。如果我是參賽選手,這些字能不能正確寫出來,恐怕也在兩可之間。比如,我固然知道“敝”怎麼寫,但如果考“屣”,肯定是寫不出來的。“勖”字寫對的可能性估計也不高。我唯一能夠告慰自己的是,時光倒流二十年,這些字毫無疑問是能讀能寫的。什麼時候,我的文字書寫水平倒退到了幼兒園水平?
說起漢字書寫能力退化的原因,倒也不複雜,那就是長期使用電腦。雖然身為一個文字工作者,卻幾乎從來不寫字,文字全靠鍵盤輸入。久而久之,書寫能力自然就越來越弱了。這一點,我想當下幾乎所有的“碼字工”都有同樣的體會。文字工作者如此,普通人群的書寫水平,那就更堪憂了。而參加這次比賽的初中學生表現得不盡如人意,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。肯定有語文教學不到位的因素,但過多使用電腦和手機的影響,也不容忽視。
如果從純粹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,全民書寫能力的退化,倒也並無大礙,反正有萬能的電腦和手機托底。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,文字的意義,不能完全用實用主義的標準衡量。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,也是國民對於國家認同,國民之間相互認同的核心要素,是國民凝聚力的紐帶。如果國民普遍地連自己國家的文字都不能夠熟練書寫,長此以往,將會有非常嚴重的後果。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崩壞,往往是從文字開始的。
需要強調的是,這基本上是中國獨有的問題。因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,絕大多數都在使用字母文字,使用電腦等電子產品,大抵不構成對書寫能力的衝擊。但中國是象形文字,絕大多數的輸入法,都與文字的書寫方式完全不相干。雖然個別的輸入法是通過拆字來實現,但也與漢字的書寫規律不完全合拍。於是,就造成了對全民書寫能力的衝擊和削弱。因此,在輸入法這個問題,不能搞與國際慣例接軌,而是需要一場輸入法的中國化運動。
就目前的技術條件和將來的發展趨勢來看,最佳選擇莫過於大力推行手寫輸入法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,手寫輸入的準確率和輸入速度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準,而且以後還會提高。那麼,國家就應該從保護民族文化的高度,扶持和推廣手寫輸入法。具體而言,國家應扶持研發能夠手寫輸入的電腦,並作為強制生產標準推廣,同時與鍵盤配套。這其實在技術上已經不成問題,因為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已經廣泛應用,關鍵看國家層面的決心和力度。事實上,只要有了“器”這一層面的保障,加上政府的引導,手寫輸入推廣並不難。君不見,現在很多人使用手機時,不就在很自覺地用手寫輸入嗎ㄗ髡呤腔俠砉ご笱Ы淌冢�
周雲 (原標題:我們需要一場)
- Jun 21 Sat 2014 09:11
我們需要一場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